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浙江台州路桥:传统食品作坊“旧貌换新颜”

时间:2023-05-15 11:19:47来源 : 中国食品报网

本网讯 “经营规模小、环境卫生差、存在非法添加……”这是大多数人对传统食品小作坊的固有印象。小作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,如餐桌上常见的豆卤制品、糕点等都出自小作坊。

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共有食品生产企业23家,食品小作坊76家。今年来,路桥区积极探索小作坊有效监管之路,全面实施食品小作坊提升工程,打造7家“现场可视、风险可控、食材可溯”的“阳光作坊”,通过“头雁”引领效应,规范一个行业、提升一个行业,从而有效推动食品小作坊的高质量发展。

“一坊一策”改造提升小作坊“大变样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位于路桥区蓬街镇新红村的肉皮生产小作坊显得比往日更为忙碌,洗皮、炸制、放凉、打包……一系列制作流程进行得有条不紊。

小作坊老板罗志超说:“以前就在自己家里做,进了原料,有口大锅就能生产。我也知道自己的作坊落后了,这次赶上省民生实事建设的机会,有专业人员的指导,里里外外都改了一遍。”他还表示,改造后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,生产流程也更加合理,“我们还新增了一个加工场所,加工能力也提上去了,订单增加了不少。”这让他深切体会到了小作坊提升改造带来的福利。

像这样的肉皮生产小作坊,蓬街镇共有3家,普遍存在着更衣室缺失、工艺流程不合理、卫生条件较差、生活区与生产区没有分离等问题。“有2家甚至没有专用的仓库,原料与成品摆放混乱,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作坊生产经营规模的壮大和可持续发展。”路桥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科科长陈辉说。

今年3月,在路桥区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,这3家肉皮小作坊主动接受了改造。针对不同食品作坊的特点,按照纸质透明化、工艺标准化、操作阳光化、管理规范化四项建设标准,对门头、仓库、加工场所、更衣室等硬件设施开展全面整改。重新规划小作坊布局,合理分配各功能区,从简陋、散乱到规范、整洁,场所卫生、规范管理、食品安全等方面整体提升,实现了食品小作坊“标准化”建设。

“数字化”监管守护“舌尖上的安全”

蓬街镇肉皮生产小作坊的“大变身”,正是路桥区改造提升食品小作坊的缩影之一。

为深入实施“阳光作坊”省级民生实事工程,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前期对辖区食品小作坊进行了排查,全面梳理小作坊生产品种、加工条件、规模大小等基本情况,制定食品小作坊底册清单,选择肉制品、糕点、蔬菜制品等群众关注度高、风险性较大的食品小作坊作为重点提升对象。通过工作人员实地上门走访,积极广泛宣传引导,耐心上门指导帮扶,该区市场监管部门分类别、分区域打造了一批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模式可复制、经验可推广的“直观样板”。

目前,路桥区7家“阳光作坊”均已注册激活“浙食链”作坊端。“小作坊的加工作业区、食品仓库等关键控制环节都配备有一个智能监控,并接入‘浙食链’系统实时展示监控画面,可实现监管‘数字化’和操作‘阳光化’。”陈辉介绍说,此外,系统通过AI抓拍功能,还能实时识别小作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,便于监管部门第一时间发出整改提醒,固定证据。

小作坊的蜕变不能只靠一家一坊。下一步,路桥区将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小作坊培优培育行动,推动行业品质提升和产业发展,引领全区食品小作坊健康发展。同时,鼓励和支持食品小作坊运用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理念,改进生产经营条件和工艺技术,引导具备条件的食品小作坊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,打造本土食品特色品牌,让“老手艺”焕发“新生机”,让“小作坊”托起“大民生”。

(陈嘉)

初审:李松 责任编辑:肖之涵 审核:王金臣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