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9月29日 星期三

全球微头条丨汤包小店,挖掘烟火气里的“南京味”

时间:2023-07-05 09:44:21来源 : 宁夏新闻网

市民游客在老鼓楼汤包店品尝南京美食。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摄

□ 南京日报/紫金山新闻记者

朱凯 黄琳燕


(相关资料图)

编者按

城市小店连接千行百业、服务千家万户,是稳就业、保民生的重要抓手,也是畅通经济微循环的“毛细血管”,与百姓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密切相关。今年以来,南京深入实施“小店计划”,给数量众多的城乡小店补元气、添能量、增活力,半年来已惠及10余万家小店。本报今起推出《探小店·看活力》系列报道,实地探访南京街头巷尾的“宝藏小店”,深入挖掘小店发展的“创业史”“生意经”,在升腾的烟火气中感受小店经济的蓬勃活力。

探小店

看活力

“里面请,要点些什么”“来了,您的两笼汤包”……7月3日上午10点多,还未到中午饭点,位于太平门的老鼓楼汤包店里已经忙碌了起来。

汤包、桂花酒酿元宵、鸭血粉丝汤、盐水鸭、炸鹌鹑……小店一角,游客伊海涛一家人点了满满一桌南京小吃。他告诉记者,2003年第一次尝到南京汤包便印象深刻,此后基本每年都会专程来品尝,“这家店的口味非常好,我一个人能吃好几笼。以前开车6个小时过来,这次全家一起坐高铁来,到南京第一餐就要先吃汤包。”

面皮薄软、肉馅鲜嫩、汁水丰盈、咸甜香相得益彰的汤包是南京特色美食之一。在老鼓楼汤包创始人耿娟心里,她不仅要传递老南京人的舌尖记忆,还要让全国各地的游客爱上南京味道、了解南京文化。

“我父母是以前鸡鸣酒家的职工,鸡鸣酒家拆除后,当时在媒体工作的我经常接到读者电话,询问哪里能吃到鸡鸣汤包。我从中感受到南京人对汤包的感情,便想到,既然父母的手艺犹在,不如让他们重新出来做一做,让老味道再回归。”耿娟告诉记者,2003年她的父母在三牌楼开了一家小店,当时口碑就很好,2008年她自主创业,在太平门开了第一家老鼓楼汤包店。

面积从60平方米扩张到180平方米,从一个门店到十多家分店,经过十余年的耕耘,老鼓楼汤包的生意越做越好,名气也越来越响亮。

疫情期间,面临堂食暂停、收入减少等现实困难,耿娟积极转变经营思路,瞄准机遇步入预制菜新赛道。“当时虽然堂食暂停,但还是有不少客人来店里买现做的半成品带回去,我就想到做速冻汤包,大家买回去既好存放,吃起来也方便。”很快,老鼓楼汤包在江宁建起了中央厨房,专门研发速冻汤包,并和社区团购合作,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老鼓楼汤包。“现在我们的速冻汤包已经售往全国各地,很多外地游客来店里就餐后,都会购买速冻汤包寄回去。”耿娟说。

今年以来,随着消费市场强力复苏,老鼓楼汤包的生意也蒸蒸日上,“五一”假期,又一家新店在夫子庙景区开门迎客。除了汤包、鸭血粉丝汤等菜品,新店还推出了炸鹌鹑、糟鸭舌等新菜品。

“今年南京成为旅游热门城市,很多人来南京先到景点打卡,再寻找当地的特色小吃。”耿娟表示,地方美食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,除了还原汤包的纯正口感,她还在挖掘更多的南京美食,“我们推出了30年前曾在夫子庙流行的炸鹌鹑,复原《红楼梦》中记载的金陵小吃,让南京市民吃到记忆中的味道,也让更多的外地食客在美食中感受南京文化。”

店里,美国游客Lauren正带着孩子品尝汤包、鸭血馄饨等南京美食,“这次是来南京探亲、旅游,我觉得南京美食非常好吃,小孩也很喜欢。”

记者手记

热气腾腾的小笼汤包、香气四溢的鸭血粉丝汤、甜而不腻的桂花糖芋苗,地道的南京美食吸引着八方来客。今年,街头巷尾重燃的烟火气既是城市经济活力的见证,也是万千小店主们坚持努力的成果。

“2019年以前,我感觉生意很好做,疫情来袭后,切身感受到了艰难。”耿娟对记者说的这句话,也是众多小店主的心声。

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店里人手不足,老板带着员工齐心协力加班加点;堂食暂停,就开启外带、社区团购等新方式;生意受影响,就积极触网、推出新品、创新场景千方百计吸客引流……采访中,记者看到了小店店主迎难而上的拼劲、咬紧牙关的韧劲、求新求变的闯劲。

市场冷暖,“小店”先知。

“今年南京人气很旺,我对小店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。”从“缓过来”到“火起来”,耿娟操持的汤包店是南京消费市场快速恢复的一个缩影。在“小店计划”的带动下,万千小店正重拾发展信心,元气满满地迎接新的春天。

关键词:

(责任编辑:黄俊飞)

推荐内容

Back to Top